• 首页 > 最新活动
  • 最新活动

首届土默特蒙古族非遗皮革艺术传承文化展—助力第四届土默特祭火节(腊月二十三)

发表于:2017-03-09 16:06:41 大小: 关注:18567 [关闭]

苏鲁锭公司为此次盛典特制阿拉坦汗圣像非遗技艺皮画——敬献土默特蒙古族祭火节

    展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讲话“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精神。宣传展示近年来土默特传统文化保护成果,推动土默特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及土默特民族文化发展的一次具体实践。

    千百年来,土默特各族人民在“天苍苍、野茫茫”阴山平原上,繁衍劳作,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明。皮革艺术作为反映蒙古族传统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弥足珍贵的草原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土默特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值此,2017年自治区成立70华诞,土默特蒙古族非遗皮革艺术传承展也是贺美土默特文化经济发展的祝愿。

首届土默特皮革艺术传承展由呼和浩特市既内蒙古自治区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单位苏鲁锭皮业公司研发制作,汇集了皮画、皮雕、皮革镶嵌、皮制唐卡等50多幅艺术作品。作品画风独特,皮雕细腻,铺色厚重,技法上既有对传统的传承,也有现代绘画雕刻技法的借鉴与融汇,风格各具特色,既有历史的传承创作,也有新时代风尚的赞美。祝愿土默特内蒙古皮革艺术成为传承、创新、弘扬历史的风尚,同时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文创产品。

展品序列:一、古城忆事

                    二、元朝遗韵

                    三、蒙古风潮

                    四、佛心守望

                    五、现场皮雕画制作演示

展览时间:2017年1月20日下午2:00——5:00

展览地点: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                                           (土默特饭店)

指导单位:  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主办单位:土默特左旗体育文化广播局

               土默特历史文化研究会

               呼和浩特皮画艺术研究会

承办单位:土默特饭店

               苏鲁锭皮业有限责任公司

 呼和浩特土默特蒙古人简述

呼和浩特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友爱和谐的城市。据2006年末统计,呼和浩特全市户籍总人口215.8万,少数民族人口27.55万,其中蒙古族人口20.83万,大部分属于土默特蒙古族。“土默特”是历史上蒙古族部落的名称,“土默”是蒙古语“万”的意思,“特”是万的复数词,所以“土默特”是个吉祥词,有祈望人丁兴旺、强盛发达的寓意。

 2000多年来,虽然有几十个民族来到呼和浩特地区,并且在这一带建立过城池,但是真正把呼和浩特兴建起来并且发展成为一座城市的,是土默特蒙古人。

 土默特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坚忍不拔、顽强进取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凝聚力。在多少次民族危难和国家存亡之际,土默川出现了一大批意志坚定、勇敢坚强的英雄斗士。建国以前,土默特蒙古人在不断遭受外族欺压和分化歧视的过程中,宁折不弯,刚强不屈,始终没有甘于屈服。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这里涌现出一大批革命者,他们始终对党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土默特蒙古文化,少不了祭火活动。祭火,俗称“祭灶”,是蒙古族的一种古老传统习俗。由于蒙古人特别崇敬火神,认为炉灶是火神所在地,是家道或家族兴旺的象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明,因而平时蒙古包和房屋里的炉灶、火盆和篝火堆等,都被视为火神而加以崇拜,每逢年节、迁居或婚礼时,都要举行祭火。其祭火礼仪分为户祭、公祭(即朝祭)、庙祭,户祭又分为贵族祭和平民祭;按祭火时间分为日祭(普祭)、月祭、季祭、大祭;按供品又分为全羊祭和羊胸岔祭。而这里所指的祭火礼仪仅仅是人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平民用羊胸岔作供品的大祭(祭火节),也就是年祭,大祭(祭火节)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举行。

     





鸡年大吉

HAPPY 2017;'S NEW YEAR